2020年新冠疫情来袭,如果说社区是防控疫情第一道防线,智慧社区就是高科技防线。不过,半月谈记者走访一些受人追捧的智慧社区发现,智慧社区不智慧,靠的还是土办法。部分社区干部直言,那些高科技玩意中看不中用、好看不好使,有事还得靠人盯,一层层爬楼去查,一个个电话去打。
还是难舍土办法
东部某市2017年起建立100个智慧社区试点。其中某小区智慧改造时提出,智能捕捉系统可有效记录楼门进出人员,业主可在手机App上实现社区内购物、提请维修等。防控疫情期间,多位业主却反映,“到现在也没见过App”。
在这个社区门口,半月谈记者看到,两位50多岁的保安正在值岗,旁边桌子上摆着出入登记本,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访客的姓名、手机号、身份证号等信息。
“已经换两个登记本了。”一名保安说,不管什么人,出入都要扫码;如果是外来人员,要在本子上登记。半月谈记者了解到,这种二维码由当地政府统一推行,并非专属于该智慧社区。
半月谈记者在当地政府推荐的另一智能化程度较高的社区看到,一张桌上摆了户口信息记录册、出入登记表、人员出入证等5摞材料,桌旁还有供值班人员夜间取暖搭建的临时小屋。一名社区志愿者说,疫情发生以来,他们一直“24小时值班,6个人三班倒”。
有一些社区街道开发了微信小程序,居民在小程序上通过实名认证、填写信息,获取相应的红黄绿码,红码禁止出入小区,黄码需要居家隔离,绿码可出入小区。但半月谈记者了解到,小区并没有成体系的智慧设施,红黄绿码还是需要人工核对查验,工作量并没有明显减少。
此前,为方便社区网格员管理,该市开发了具有定位功能的手机程序,疫情防控期间也可通过该程序上报社区疫情信息。对此,某社区主任何艳(化名)直言不讳,网格员只能待在自己的“责任楼”内才能上报信息,但有时事多且急,不可能整天耗在一个楼里。“平时还能用用,关键时刻还是打电话方便。”
“中看不中用,好听不好使”?
此次疫情中,一些智慧社区有名无实,更多的是宣传噱头。
长沙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黄宇对国内一线城市的智慧社区调研发现,智慧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存在建设与维护水平相对滞后的问题,安全性能得不到保障。
2017年,为解决停车难问题,天津市一家小区在公安部门推动下进行了智慧化改造,当年刑事类警情、治安类警情下降一半以上。然而,去年底智慧服务平台因缺乏维护崩溃了。
基层还反映,一些智慧社区只是简单将线下工作移到线上,成为“在线政务+网格化管理”,基层负担并未减轻,智慧无从体现。“智慧社区,中看不中用,好听不好使。”一名社区主任直言。
智慧社区亟需智慧
2014年住建部印发《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提出,智慧社区是综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整合区域人、地、物、情、事、组织和房屋信息,统筹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和商业服务等资源,提升社区治理和小区管理的现代化程度,促进公共服务和便民利民服务智能化的一种社区管理和服务的创新模式。按这样的要求,智慧社区还需变得更有真智慧。
首先需要整合大量数据。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互联网信息与用户行为研究中心主任陈旭辉说,共享数据资源在国家层面基本完成整合,但随着行政级别下降,共享权限逐渐降低,“基层干部、交通干警等干具体事的人,很难获取这样的技术支持”。
同时,还需增强对智慧平台的维护运营。专家认为,可以将企业引入智慧社区建设,通过政企合作或委托企业运营的方式,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协同治理模式。
更重要的是,要把智慧社区的管理模式调整为服务模式。一些社区主任和街道办干部认为,目前智慧社区建设主要是为了方便各部门管理,忽视了社区居民的体验。未来,智慧社区建设需要以服务思维,激发群众参与共建,在良性互动中不断推动智慧治理。
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的关键组成部分,是指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将社区家居、社区物业、社区医疗、社区服务、电子商务、网络通信等整合在一个高效的信息系统之中,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居住环境,实现生活、服务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是一种基于大规模信息智能处理的一种新的管理形态社区,是面向未来构建的全新社区形态。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高新技术的“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的一个“细胞”,它将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智能管理系统,有望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更加便捷、舒适、高效。
社区是防疫工作最重要的防线,把社区这道防线守住,就能有效切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渠道。卧龙区在抗疫工作中,率先使用科技手段,构筑起新的防线。目前卧龙区通过云监管、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开发出了集手机无感、人脸识别、手机上传体温、物业云端管理等功能的智慧小区APP,并在全市率先启动城市智慧社区平台建设助力疫情防控工作,起到了良好成效。
扫码出入,方便快捷。2月19日上午,红庙路教育佳苑小区门口正在进行设备调试,据工作人员介绍,在疫情防控期间,进出小区居民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凭个人身份证号填写《南阳市联防联控健康信息登记表》,一次性完成个人信息登记,物业进行真实性检验后提交;居民再次出入小区时,只需配合测量体温,独立完成扫码核验即可通行,实行一次登记,多次扫码。对于老年群体,采取线上系统和线下登记相结合,保障人民生活秩序。
智慧物业,“线上”布防。“这样的便民服务真的值得称赞,不用随身携带钥匙。在疫情期间,我们业主也可以通过APP选择便民采购和物资配送等服务,真的省心又暖心。”住在怡博花园小区的张先生高兴的对记者说。疫情期间,卧龙区智慧社区的智慧物业综合管理系统不仅可以方便业主出入,帮助业主购物,还可以用门禁语音播报代替人工防疫宣传和疫情风险区域车辆严防严控。利用管理系统上的“小区头条”,发布防疫工作日志、通知、通告,图文并茂,精准直达住户。线上审核小区出入通行证,减少直接接触,避免交叉感染。还能实现外来、疫情风险人员在线登记,掌握外来、高危人员动向。物业+APP支持随时响应业主需求,减少正面接触,保障物业人的自身安全;设施设备统一建立台账,巡检信息实时上传,疫情期间业主扫码即可查看设备信息。管理后台还会对疫区籍贯住户、疑似感染、高危人员进行摸排标注,协同安防实时掌控该类人员进出轨迹做到告警防范。业主可通过APP直接与政府监管部门投诉沟通疫情防控问题,群防群治,提高区域防疫能力。
下一篇:智慧社区解决方案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