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伊对成一对,撮合一对又一对”,伊对APP选择腾讯平台优质IP合作,将“找对象上伊对”的核心品牌理念传达给节目观众。结合节目属性,将品牌内容与节目内容完美融合,通过创意趣味的内容花式展现品牌形象。最终通过节目合作达到品牌认知提升的核心目标。
相亲交友市场角逐激烈,珍爱网、世纪家园等老牌相亲品牌深入市场已久,在新媒体时代更是动作频频,其用户基础强大,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伊对作为交友市场的新品牌新产品,如何将品牌进一步曝光,梳理用户对品牌的认知与认可,塑造品牌差异化,并将与其他品牌不同之处告知给目标人群,进一步吸引目标用户下载注册使用,是现阶段的最大挑战。
传播目标:
1. 提高品牌认知度及好感度;
2. 提升APP下载量及用户量。
策略:
1.利用核心权益,深化“找对象 上伊对”的品牌认知,树立伊对“真实恋爱、靠谱”的品牌形象。
2.强势曝光,将伊对视觉形象贯彻到底。
在视觉上反复深化品牌LOGO、色调与形象认知,创意内容与嘉宾、节目内容契合,趣味传递品牌形象。
1. 包装权益-强化记忆度,传达品牌核心信息点;
标版:在画面和字幕条文案中都强化“找对象 上伊对”的概念,突出品牌核心点,加深观众记忆;
跑马灯:文案与标版文案一致,通过反复强调深化记忆度;
片尾鸣谢:展现品牌标准logo,建立观众对品牌的认知。
2. 花式口播-融入当期主咖特点,生动有趣;
结合当期主咖PDD的特点,从“让上单不孤单”的角度切入,引出“脱单神器”伊对app,生动有趣,记忆度高。
现场王建国及主咖PDD与ROCK互动,主动对伊对广告语做出积极反馈。
3. 互动植入-结合嘉宾“槽点”,有趣传达理念
当期主咖为朱丹,结合朱丹自身的“槽点”,传递品牌“找对象”的功能点,从此不再羡慕别人有老公,这样的植入方式有趣自然,让观众在感到搞笑的同时,理解品牌意义。
4. 品牌段子-前后衔接自然,以人物代到品牌。
衔接剧情,出其不意。思文吐槽徐峥、李诞时提及项目越做越差,囧系列迎来最后一个,《吐槽大会》也最后一季好吗?李诞点头同意,主持人张绍刚反对《吐槽大会》没有下一季,称与《吐槽大会》是一对,由此引出品牌段子。“我跟《吐槽大会》是一对,永不分离,是不是很羡慕?不用,想找对象,赶紧去下载那个脱单神器伊对APP,来伊对成一对,撮合一对又一对!”
5. 创意中插-结合时间场景,传达品牌诉求。
结合春节催婚这个热点话题,将伊对融入场景中,打造“找对象 上伊对”“解救单身狗”的印象,传达品牌重点。
6. 补偿资源-灵活应对突发情况,积极争取补偿资源。
节目拍播临时性变动较多,互动植入权益最早确定为第三期,后来调整到第四期,最终在第七期呈现,与最初安排相差较远。
客户第一次跟拍的互动植入内容,后因节目突发性调整被删减掉,虽然之后再次补拍,但是造成整体的时间、成本浪费,客户资源也有损耗。
基于以上两点,星联在与客户沟通后,向媒体争取了三条跑马灯权益,对品牌曝光进行补充。
1.节目播放量整体破20亿,集均播放量超2亿;
《吐槽大会4》维持了前三季的超高热度,每期的话题主咖“自带槽点”,网友关注度高,播放量高居不下。
截止至2月6日零点,整体播放量已突破20亿,集均播放量超过2亿,单集播放量峰值高达2.3亿,爆款综艺效果稳定。
2. 节目表现亮眼,多平台排名始终位列前段;
《吐槽大会4》在猫眼、骨朵、星联勾搭系统等多个平台上持续霸榜,收获满满好评。
3. 热搜不断,社交表现领先,多元化主咖嘉宾引热议;
微博话题阅读量86.7亿,微博话题讨论量896.6万。
87次微博热搜,在榜时长600小时,51个微博综艺话题榜,37个微博热门话题榜。
4. 豆瓣知乎口碑稳定,抖音表现突出;
豆瓣评分6.1分,知乎评分6.0分,节目口碑稳定。第四季节目中的主咖涵盖不同领域,多元化嘉宾引发网友热议,脱口秀优秀演员也为节目带来稳定观众。
节目抖音官方账号获赞828.3万,粉丝量积累176.2万,节目卡断在抖音获赞量高,频频登上抖音热点榜单。
5. 全网好评如潮,获得主流媒体高度赞誉;
微信累计推文3000+,阅读量超2000w+,50+篇阅读10w+。
光明日报、人民日报体育,等多家主流媒体深度点评,高度赞誉。
6. 节目开播即火,整体搜索表现优于同时期其他节目;
《吐槽大会4》平均百度指数26756,平均360指数79672,微信指数峰值460万+ ,微指数峰值282万+。
7. 节目吸引年轻受众,利于品牌扩大年轻人群;
百度指数和360指数均显示,节目核心受众为19-34岁年轻人群,利于品牌进一步打入年轻群体,扩大用户范围,是品牌发声的最佳渠道。
8. 品牌百度指数增势明显,平台认知度有效提升。
广告主 伊对
投放/最近一次发表时间 2019年11月-2020年2月
上一篇:须尽欢一叶活色鲜香的网红冰淇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