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嗨锅线上订单量增长了200%~300%;大龙燚方便食品卖出1300多万的销售额;天猫火锅底料销量同比增长两三百倍........
近两个月,餐饮堂食遭受前所未有的打击,在大部分火锅企业焦灼不安中,一批品牌不仅通过“卖货”及时止损,还获得爆发式增长。此时入局新零售是个好时机吗?这波红利怎么才能跟得上?
大龙燚的方便食品今年获得爆发式增长,背后的真相是,比海底捞入局都要早很多,而且,大龙燚一直在拓展全产业链,在疫情前,就完成了80%的产品布局。
还比如,眉州东坡开启线下便民菜站,我们看到它在卖食材,其实背后是食品公司和中央厨房的通力合作做新零售产品,早在2009年,他们就建立了王家渡食品公司。“以前没有基础,现在临时做,就是抓瞎。”黄耕强调,放眼市场,现在新零售做的好的,全都是有基础的。如果有供应链支撑,有食品工业的布局,现在就可以放大去做。“高手下棋,走一步最少得看三步。”
“规模化的餐饮企业,拥有自己的供应链以及品牌认识度,食品生产加工能力也比较强,这类企业布局新零售优势明显。
而门店较少,品牌认识度不够的企业,往往需要代理工厂和经销商,这样会加大品控的难度,难以精准布局线下渠道,盈利能力也就相对较弱。”潘慰对餐饮新零售市场的弊端看得很清楚。
“我们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时间和经费,才能上架一款成功的产品。而能成功量产销售的半成品,最终只占研发数量的10%。”上海一家火锅老板向餐见君说道。同时,与电商平台的对接,以及后续的运营,对于没有电商经验的餐饮企业来说是另外一个槛。
“做半成品,相当于跨行了,从餐饮行业跨到零售、电商行业,在市场需求不是特别迫切,销量不够大的情况下,餐饮企业并没有动力快速转变过来。”业内人士说。
“爆发的本质,还是外出就餐类需求暂时消失,这部分需求在某种程度上被到家的零售类产品承接了。”蜀大侠品牌总监江边认为,疫情过后,新零售产品销量也会有一定增长,因为疫情教育培养了一部分用户,但疫情过后市场增速会有所回落。
自嗨锅方面表示,现阶段人们对自热食品的消费,还处于从体验性消费向功能性消费过渡的过程。但仍有大部分餐饮老板认为,新零售产品对餐企来说是大势所趋。
“我们正在筹备火锅超市,一个月就开出来,面对全国大力铺开。”大渝火锅董事长杜松林说道,火锅生鲜显现出前所未有的趋势,是对现有火锅市场的弥补。
综上所述,做新零售对餐饮老板来说是跨行,而且是战略层面的事情,切忌盲目跟风,切忌急功近利,用长期主义的心态去做,才能有收获。
下一篇:餐饮+新零售开启消费新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