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最大的零售商Loblaws从今年的十二月起,将开始送货上门,这说明传统的零售在火上已经意识到新零售的大趋势不可逆转。
房价高涨,租金飙升的情况下,每家店的销售额要想提高实非易事。况且,压倒骆驼的最后体跟稻草也飘然而至,安省明年一月一日起将最高工资提高至14加元,让商家叫苦不迭。
许多商家都在考虑将要裁员,减少现有工作人员的工时。Lobloaws 也不例外,已经宣布将要关闭22家实体店面。
当然,最主要的威胁还是来自亚马逊,网上购物,无人售货的新零售大潮下,传统零售商面临要么改,要么死的不二选择。
近年来,加拿大移民大量涌入,本地的老龄化人口不再是消费的主力军,年轻人逐步领衔。不过,年轻人工作压力大,购物时间少,因此消费习惯改变,很少有人到实体店面购物。Loblaws关闭实体店,减员增效的同时,还是希望抓住这些New Money来增加同店销售额。
五年之前,加拿大的食品网上购物不足1%,现在已经翻了四倍,增加至4%!看看我们南方的邻居美国,这一数据为7%。从这个数据看,我们加拿大还是有不少发展空间的。
在线购物在过去的一个季度明显增加,沃尔玛在加拿大过去一个季度在线购物上升50%!
自从亚马逊收购全食超市后,加拿大的零售杂货商都倍感压力。这并不是空穴来风,许多商家都已经感到自己也会步书店的后尘被亚马逊赶尽杀绝。
亚马逊的商业模式正在横扫一切,毁灭一切。这种商业模式野蛮扫荡后,机器将占领一切岗位,剩下的就只有冷冰冰的商品,和生产运输这些商品的奴隶大军!
从大航海时代,到大数据时代,处于大时代里的人们显得那么无助,唯有随波逐流,寻找自己的生存空间。 当然每个大时代里,英雄辈出,从阿里巴巴到亚马逊,大数据时代的弄潮儿们英姿飒爽,被时代所淘汰的群体,则显得那么悲凉。
我们过去所依赖的一些信念又一次面临全面颠覆,传统的零售业依靠庞大的运输,配送,销售体系所实现的价值,现在被亚马逊等电商毫不留情的夺走。
所有的物流配送最终必须要实现价值,同样都是仓库,货物送到客户手上才能盈利,电商在这方面占有成本优势,在零售销售的整个环节里,电商有点截胡的味道。在商场上,电商就是要抢这最后一公里,哪有那么多道德情感,谁活着就能看到明天!失败了,也没有人会再关注你。
亚马逊的模式,使得消费者和商品之间只隔着一间仓库。人们现在对于购物环境,零售服务越来越不在意,实用主义之风兴起,好看不如好用,只要买到手上的东西物有所值,谁会在意是否有导购服务人员的微笑服务呢?
这种思想潮流下,电商颠覆式的营销就占据上风,在销售环节中,如果把仓库和消费者直接联系在一起,中间所有的服务都舍去的话,成本自然降低。那么,当大型商场占地的租金物业费,为客户提供的电梯,试衣间,休息室,还有雇佣的服务人员的仪容仪表,服务水平,情感交流都不重要时,消费者面对的就是冷冰冰的商品本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完全商品化,实用化。
商场上潮起潮落,本来没有什么可以值得唏嘘一番的,这个现象的背后,确实非常残酷的现实:在渠道为王,股权当道,房地产就是一切的大时代,劳动者何处安身?
自从2008年以来,量化宽松政策创造的财富全部都在房地产和股票市场,劳动者的收入在GDP比例中逐步下降, 都说劳动最光荣,可是,在这个大颠覆的时代,你会发现只有劳苦,却没有功高!劳动者不要说同工同酬,就是想要保住微薄的收入都越来越难!
看看位于多伦多市郊Brampton的亚马逊仓库吧,到处可以看到机器人把超过三百磅的包裹摆在货架上。
橙黄色的机器人,在货架间轻松移动,几个人工操作员通过无线通讯调遣这机器人穿梭于货架之间,过去人工运货的时间需要价格小时,现在机器人十几分钟就可以搞定。
上万尺的仓库冷冷清清,只有几个点货员是人类,走在钢筋水泥的空旷仓库里,这几个人类在货架和机器人包围中显得格外凄凉。
亚马逊的这种颠覆,意味着零售业残酷的竞争,消费者的天堂,劳动者的噩梦!亚马逊创造的商业奇迹,将会是许多人失去工作机会。 我们今年以来看到的加拿大零售企业的连续倒闭,影响许多人的工作岗位。本来在门口的Grocery商店可以买到的食物和商品,却偏要从遥远的亚马逊中心仓库调配。物流优势,没有昂贵的房租,这些价格的优势,让街道上的下岗职工开的小店破产,亚马逊这样的生意模式,只能让富人越来越富人,穷人连立锥之地都没有。
现在甚至开始讨论无人商店了,好的的商店,又能创造几个拿着最低工资的就业机会,又能提供一些贴心的微笑服务,却偏要消灭掉人类的服务,换成一个个冷冰冰的机器,消费者到底有什么好的体验呢?
亚马逊的贝索斯给北美社会带来的大颠覆,使得他成为美国富豪排行榜上的前三名,却使得成千上万的普通人面临裁员失业,连基本生活都成为问题。亚马逊生意模式的如日中天,难道不是劳动者的一场噩梦吗?